中医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
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
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体质类型 |
形体特征 |
常见表现 |
心理特征 |
发病倾向 |
适应能力 |
痰湿质 |
体形肥胖 , 腹部肥满松软 |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黯,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
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 , 多善于忍耐 |
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 |
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
湿热质 |
形体偏肥胖或苍瘦 |
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 |
性格多急躁 , 易怒 |
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 |
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 , 尤其夏末秋初 , 湿热交蒸气侯较难适应 |
气郁质 |
形体瘦者为多 |
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暖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怔忡,健忘,痰多,大便多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
性格内向不稳定 , 忧郁脆弱 , 敏感多疑 |
易患郁症、脏燥、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证 |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 不喜欢阴雨天气 |
特禀质 |
无特殊 , 或有畸形 , 或有先天生理缺陷 |
遗传性疾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胎传性疾病为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而出现的相关疾病特征 |
因体质特异情况而不同 |
易药物过敏及花粉症 ; 易患“五迟”、“五软”、“解颅”、胎惊、胎痫、胎弱等 |
适应能力差 , 易引发宿疾 | |